硫化氫的天然來源是什么?
發布日期:2023-04-11 15:11:04 打印
硫化氫的天然來源是什么?
1、生物降解
它是以腐敗為主的形成硫化氫的過程。腐爛效應是含硫有機物形成后,當同化環境發生變化時,含硫有機物發生腐爛分解,從而釋放出硫化氫。這種方法出現在煤化初期,產生的硫化氫規模和含量都不會很大,不易積累。
2、微生物硫酸鹽還原
微生物硫酸鹽還原菌利用各種有機物或碳氫化合物還原硫酸鹽,在異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氫。在這個過程中,硫酸鹽還原菌只將一小部分代謝出的硫吸收到細胞內,大部分的硫被好氧生物吸收,完成能量代謝過程。某些菌種有機物的分解產物可能成為其他菌種需要吸收的營養物質,會提高硫酸鹽還原菌對有機物的吸收轉化效率,從而產生大量的硫化氫。這種通過硫酸鹽還原菌將硫酸鹽還原為硫化氫的方法也稱為微生物硫酸鹽還原法(BSR)。
該過程是硫化氫生化成因的主要作用類型。由于這種異化還原是在嚴格的厭氧環境下進行的,有利于生成硫化氫的保存和積累,但生成的硫化氫豐度一般不會超過2%,而且生成介質條件必須適宜硫酸鹽還原菌生長繁殖,深層不易發生。
3、硫化氫氣體的熱化學分解
是指煤中的含硫有機化合物在熱的作用下,含硫的雜環斷裂生成硫化氫,又稱裂解硫化氫。這樣形成的硫化氫濃度一般小于1%。硫酸鹽熱化學還原的原因主要是指硫酸鹽與有機物或烴類相互作用,硫酸鹽礦物被還原生成H2S和CO2。
4、硫酸鹽的熱化學還原
硫酸鹽的熱化學還原是高硫化氫含量天然氣和硫化氫型天然氣的主要形式,其溫度一般大于150℃。煤及圍巖中的含硫有機物和硫酸鹽巖熱化學分解(裂解)和熱化學還原可產生H2S氣體。由于煤及圍巖中的有機硫含量和煤中的硫酸鹽硫含量很低,因此形成的H2S含量一般不超過2%。如果圍巖中的硫酸鹽巖含量高,則可以產生更多的H2S氣體。
5、巖漿的成因
由于地球內部硫的豐度遠高于地殼,巖漿活動使地殼深處的巖石熔化,產生含有硫化氫的揮發物,因此巖漿中常含有硫化氫。硫化氫的含量主要取決于巖漿的成分、氣體運移條件等。因此,巖漿中硫化氫的含量極不穩定,只有在特定的運移和儲存條件下才能在煤層中富集。推進您閱讀:天然氣中是否含有硫化氫
1、生物降解
它是以腐敗為主的形成硫化氫的過程。腐爛效應是含硫有機物形成后,當同化環境發生變化時,含硫有機物發生腐爛分解,從而釋放出硫化氫。這種方法出現在煤化初期,產生的硫化氫規模和含量都不會很大,不易積累。
2、微生物硫酸鹽還原
微生物硫酸鹽還原菌利用各種有機物或碳氫化合物還原硫酸鹽,在異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氫。在這個過程中,硫酸鹽還原菌只將一小部分代謝出的硫吸收到細胞內,大部分的硫被好氧生物吸收,完成能量代謝過程。某些菌種有機物的分解產物可能成為其他菌種需要吸收的營養物質,會提高硫酸鹽還原菌對有機物的吸收轉化效率,從而產生大量的硫化氫。這種通過硫酸鹽還原菌將硫酸鹽還原為硫化氫的方法也稱為微生物硫酸鹽還原法(BSR)。
該過程是硫化氫生化成因的主要作用類型。由于這種異化還原是在嚴格的厭氧環境下進行的,有利于生成硫化氫的保存和積累,但生成的硫化氫豐度一般不會超過2%,而且生成介質條件必須適宜硫酸鹽還原菌生長繁殖,深層不易發生。
3、硫化氫氣體的熱化學分解
是指煤中的含硫有機化合物在熱的作用下,含硫的雜環斷裂生成硫化氫,又稱裂解硫化氫。這樣形成的硫化氫濃度一般小于1%。硫酸鹽熱化學還原的原因主要是指硫酸鹽與有機物或烴類相互作用,硫酸鹽礦物被還原生成H2S和CO2。
4、硫酸鹽的熱化學還原
硫酸鹽的熱化學還原是高硫化氫含量天然氣和硫化氫型天然氣的主要形式,其溫度一般大于150℃。煤及圍巖中的含硫有機物和硫酸鹽巖熱化學分解(裂解)和熱化學還原可產生H2S氣體。由于煤及圍巖中的有機硫含量和煤中的硫酸鹽硫含量很低,因此形成的H2S含量一般不超過2%。如果圍巖中的硫酸鹽巖含量高,則可以產生更多的H2S氣體。
5、巖漿的成因
由于地球內部硫的豐度遠高于地殼,巖漿活動使地殼深處的巖石熔化,產生含有硫化氫的揮發物,因此巖漿中常含有硫化氫。硫化氫的含量主要取決于巖漿的成分、氣體運移條件等。因此,巖漿中硫化氫的含量極不穩定,只有在特定的運移和儲存條件下才能在煤層中富集。推進您閱讀:天然氣中是否含有硫化氫
